2016年8月21日 星期日

【電影】《十年》觀影心得



正在上映的【十年】,在香港興起風波之時就聽說了這部片,由於其中討論不少政治敏感議題,早早就被中共官方列為禁片。一些朋友私底下流傳片源,儘管當時台灣還沒上片,我倒是早就取得了電影,只是一直沒有打開來看。這幾天終於找了時間看完了,簡單寫一下感想。

內容簡介

《十年》(英語:Ten Years)是2015年12月上映的香港電影,為5個故事構成的短篇電影合集,當中包括郭臻導演的《浮瓜》、黃飛鵬導演的《冬蟬》、歐文傑導演的《方言》、周冠威導演的《自焚者》、伍嘉良導演的《本地蛋》,由廖啟智、梁健平、周家怡、游學修、吳肇軒等領銜主演。香港於2015年12月17日在百老匯電影中心上映,因反映熱烈而陸續於不同戲院再上映,累計票房突破600萬港元,並獲得第35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海外則預計2016年8月在臺灣上映。該電影亦獲選為2015年亞洲電影節推介電影。
該電影因內容涉及香港人權、民主、言論自由受威脅的現況,加上涉及包含香港獨立、自決等敏感政治話題,被指是香港社會的「預言書」。中國政府全面封殺此片,下令中國內地各大網路平台禁止直播、轉播金馬獎及香港電影金像獎實況,令至少千萬觀眾無法收看第35屆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獎典禮。

(from 維基百科「十年(電影)

觀影心得

這部電影大致上可以分成現實意義與電影內容兩個部份來討論,就現實意義來說,因為《十年》的主要內容是對香港的政治提出具警示性的寓言,對於目前危機感日漸加深的香港人而言,《十年》就是他們眼前可見的現實。這部電影獲得了第35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的最佳電影,代表了香港的民心意向。

關於《十年》獲獎的相關報導:
【端傳媒】我在金像獎現場:在政治的漩渦裡,沒有人能獨善其身
【大紀元】《十年》獲香港金像獎背後的政治角力
【BBC】香港親北京陣營批評《十年》成金像獎最佳電影

問題其實很明顯,香港回歸中國之後,港人對於自由、自治的要求沒有進展,而當初鄧小平保證的「香港五十年不變」早已走了調,「一國兩制」已經逐漸變成「一國一治」。對於香港一般民眾而言,懷著對體制與生活的不滿,亟需尋找出口,而《十年》就是他們心理投射的出口。

在看電影之前,我對《十年》有很多期待,認為這部電影可能扼要的點出香港社會目前的問題;但是看完之後覺得有點不滿意,問題是點出來了,但沒有以「電影」的規模呈現,反而比較接近電視台拍的短片,在內容深度跟結構上都有點讓人失望。雖說《十年》本來就是由五部短片集結而成的,但我還是覺得失望,總覺得這些題材可以表達得更深入。(我期待的或許類似把港人陳浩基寫的偵探小說《1367》改編成電影的感覺吧,各自片段但首尾相連)

第一部《浮瓜》講述中共打算在香港實行國安法,為了營造實施國安法的必要,官方高層、本地黑道跟建制派議員合作,打算在勞動節自導自演一場「恐怖襲擊」。不知道為什麼這部短片好像得到許多人的好評,但我在看的時候一直覺得出戲。兩個嘍囉討論自己的貧窮,不得不為生活鋌而走險,中間花了很多時間在討論襲擊的細節,後來才發現他們怎麼想根本一點都不重要,上面做的決定最後直接摧毀了這兩個人。對中共高層的描述有一點不太準確,我一直在想,中共要實施國安法,真的會在意民間怎麼想嗎?他們的操作手法,會這麼繁複嗎?感覺描寫得比較好的反而是建制派議員的部分,這些腦袋只想著自己利益的人,最後也獲得了他們的利益,但他們真實的地位,不過就跟黑道的嘍囉一樣,是隨時可拋棄的棋子。

第二部《冬蟬》是以科幻式的文學手法,拍攝一對情侶努力在城市中保留記憶的故事。基本上這段我完全無法接受,超討厭這種「文學」片,看得我快睡著了,故作高深的電影最討人厭。

第三部《方言》開始漸入佳境,描述國家加強對語言的管控,普通話不流利的計程車司機如何在這樣的情況下生活。雖然有很多香港人羨慕現在的台灣,但這部短片中描述的,不折不扣正是台灣四、五十年前的場景啊!國家從各種方面強調普通話的重要性,不知不覺間「方言」就被變成了一種「次等」的語言,明明是自己生長的地方,卻變得寸步難行。看著身邊講台語的長輩,在台灣的我很清楚這到底是什麼感覺。我覺得這部份很妙的是,男主角英文還算流利,卻因為普通話不行,而被排斥在主要的商業地帶之外,只能接外國客和講廣東話的客人。不曉得香港人怎麼看這幾十年來的(官方)語言變化,號稱寬厚的帝國主義的英國,又是操什麼樣的語言政策呢?

第四部《自焚者》應該是《十年》中最精彩的一部吧,以偽紀錄片的方式描述推動港獨的青年歐陽健鋒在獄中絕食致死後,突然有人自焚而死,隨著影片展開慢慢追尋事情的真相。在這部片中推動劇情往前的女主角Karen是在香港出生的巴基斯坦人,作為國際大都市的香港,包容了許多不同國家的「遺民」,把香港放在大國的夾縫間,其實也就跟Karen一樣,想追尋自身的定位。(在大學場景裡拍的幾幕看起來好青春啊)我覺得這部拍得比較好的地方就在於其擬真性,儘管我不喜歡「少年崇拜」,選擇一個年齡設定僅21歲的歐陽健鋒當象徵(不過真實世界中的黃之鋒也差不多這個年齡),但無論是教授、政治評論員、建制派議員或者是街頭巷尾的平凡人,拍得都很像真實的香港人會有的反應。片中關於警察暴力和自焚者的描述有些來自中國國內真實的案例,事到如今,我想沒有人會懷疑這些統治手法在「一國兩制」的香港上演的可能。這一段中有《十年》的經典台詞:「這些年來我們學的最多的,是陰謀論;失去最多的,是信任。」

最後一部《本地蛋》是電影拍攝技巧最成熟的一部,模擬「文革」在香港上演的情況。經營雜貨店的爸爸不得不把掛著「本土」兩個字的雞蛋下架,生產雞蛋的蛋農也只好遠走台灣去經營農場。配戴紅臂章、穿軍服的少年們煞有介事的巡邏、執行政治任務,儼然小紅衛兵的角色。被攻擊的書店老闆在檯面下開了另一家書店,擺放了許多違禁品和禁書,聊慰政治運動上的香港人。這部份的畫面也跟1960~197X年間的台灣很像,不曉得導演在拍的時候是否有參考台灣的過去,但我總覺得,如果「文革」真的在中國重演,發生的地點還包括香港的話,事情應該沒有這麼簡單,會發生更多殘酷的事。

總之,撇開「電影力不足」的問題,《十年》仍然是部直指香港當下問題的好作品。比較簡單的說法是「一切都是中共的錯!」但事情恐怕沒有這麼簡單。從地理條件上看,香港跟鄰近的深圳互相哺育,日常接受內地食物、水的供應,「廣東」應該是個更大的共同體,但卻無法成形。香港只做為「香港」而與中共對抗實在是太孤單了,看著他們的孤獨感和恐懼感日漸加深,近在咫尺的台灣人,其實更應該理解他們,與他們並肩而行。

對照現實

下面就蒐集一些可以跟影片中提到的片段互相對應的內容,有些是新聞報導,有些是評論文章,但更重要的是,「十年」離香港不遠,很多事情都正在發生..........
(有些沒寫上去的之後再補)
  • 國安法
(BuzzOrange)解密中國官方態度:新國家安全法列入統一為港澳台三地同胞「義務」
  • 城市發展與拆遷

  • 港獨
  • 自焚
  • 本土與香港本地農村



其他影評
(端傳媒)《十年》:想像香港崩壞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