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17日 星期三

【電影】國家的誕生 The Birth of a Nation

電影【國家的誕生】,有著這麼硬的標題,但是內容卻是歷史紀錄片。我個人覺得如果要類比的話比較像【賽德克巴萊】在台灣的意義。
本片改編自尚麥克賈尼瑟雷斯特的同名小說,主要內容講述美國南北戰爭前三十年最重要也最慘烈的黑奴武裝起義。主角奈特‧杜納(Nat Turner)從小有幸接受教育,長大後成為黑人牧師,在自家農場講道。農場沒落後也成為奴隸主的「搖錢樹」,四處旅行講道,藉此安撫遭受虐待的黑人,讓他們順服於白人。隨著旅行的地方越來越多,奈特看到越來越多黑奴的真正命運,男人被強迫勞動,女人被強暴,小孩成為玩具,而他只能繼續引用白人叫他說的聖經文字,勸他們順服。
終於在自己的妻子、母親與自己身上也遭受暴行之後,他決心走上反抗之路。奈特組織了一幫人搶奪武器、殺死白人農場主和女人、兒童,佔領農場進行陣地戰,不斷招募同伴。反叛的幾天中大約殺死了五十幾人,接著而來的便是軍隊的鎮壓,奈特的夥伴和其他被株連的黑人被殺了兩百多人,奈特自己躲藏了兩個多月後仍然被抓到(片中看起來是自己投案的),隨即被審判為「殺人魔」,處以絞刑。被他啟蒙的黑人小男孩在三十年後投入南北戰爭中,為解放奴隸而戰。
DVD收錄的映後談裡原著作者問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奈特是我認為解放奴隸過程中重要的英雄,但不是所有人都這樣認為,大部分的人都只知道他是個『殺人魔』,為什麼?」拍攝這部片,就是重新把這個故事訴說一次,算是美國社會中的轉型正義吧?
我覺得這部片蠻重要的,比起收錄在課本中李家同的雷文〈勢力與偏見〉好了不知道幾千幾萬倍。片子有點長,不曉得有沒有一些奈特的紀錄短片可以在段考後放給學生看。在認識美國奴隸制的議題上,這部甚至比【自由之心】還要好得多。


----------------------
寫得很快,之後有空再來補細節吧,總之我個人還蠻喜歡這部電影的。

另外,後來才回想起來,這部片曾經有過導演是強暴犯的爭議。參考連結

2017年1月15日 星期日

【閱讀】間諜橋上的陌生人

書名:間諜橋上的陌生人Strangers On A Bridge: A Case of Colonel Abel and Francis Gray Powers
作者:James B. Donovan
譯者:宋瑛堂
出版:時報出版社(2015.10)













這本我讀了三個月,終於在昨天讀完了!

史蒂芬史匹柏在2015年根據這本書拍攝了電影【間諜橋】,故而看封面的人八成都以為這是本冷戰間諜小說,但很不幸的,它不是!這本書本質上就是一個律師的法律理念及碎碎念雜記,記述他如何因緣際會代理間諜艾伯爾(Abel)案的始末,以及後續美蘇間的換俘等事情。
這本書應該是法律科普書(法律系的大一學生應該看一看),大部分的篇幅都在寫律師唐納文(本書作者)如何秉持人道精神及美國的立國理念,為「敵人」的人權辯護。全書90%的篇幅都在敘述證據、辯護詞、法律程序以及唐納文與艾伯爾之間相處的過程,一開始還算有趣,很快地就變得冗長乏味。罪狀定讞之後艾伯爾在獄中服刑,但政治情勢轉變得很快,美蘇之間關係逐漸改善,加之著名的U2偵察機墜落(擊落)事件發生,以艾伯爾交換飛官鮑爾斯的議論逐漸發酵,膠著的「案情」開始有了新的發展。唐納文因緣際會之下成為討論換俘細節的美方代表,經過各種複雜的細節之後,有點驚險的換俘成功。
真實的艾伯爾
真實的唐納文
電影中的艾伯爾與唐納文

我是搭著史蒂芬史匹柏的電影看這本書的,電影跟書的結構剛好反過來,著重於後面唐納文有技巧地與蘇聯(及東德)官僚斡旋的過程,而減省了不少冗長的法庭戲。但我覺得,無論是電影還是書,對於冷戰間諜的描述都比較平淡而貼近史實,比較不像其他間諜小說或電影那樣充滿戲劇性。(也就是比較無聊的意思)

讀完之後的感想是「長知識了」,其他的就沒有什麼特殊的感想了。也讓我想到臺海兩岸之間的各種間諜往來,台灣人似乎沒有那種「尊重人權的法律辯論」的習慣,更遑論罔顧人性濫抓濫捕的中共了。

2017年1月6日 星期五

血性少年

土城這個地方自古以來就是分類械鬥盛行之處,根據《淡水廳志》的記載,土城、板橋一帶的漳州人經常與新莊、樹林、蘆洲等地的泉州人定期械鬥,經常有死傷、焚毀屋舍等事。為了平息當地的仇恨,板橋當地最大家族林家才出錢建了大觀書社,邀請漳、泉知書達禮的人士參與並且通婚,後來日治時期由於日本警察的壓制,械鬥才慢慢平息下來。除了漢人群體內的問題之外,土城也是原漢衝突的前線,「土城」之名就是漢人用來對抗原住民而修築的「土城」。

我不知道土城少年喜歡打架跟清朝遺風有沒有關係,但他們確實充滿草莽之氣。開學到現在已經發生了好幾起打鬥事件,去年11月還有校外人士介入談判的案例。前幾天在辦公室裡聽到國三導師在談他們班的學生:「某某這幾天沒來,因為他被打到住醫院啦!不過他沒來我變得好輕鬆,哈哈!」還有一些老師談起畢業多年的學生:「前幾天在路上被一群小混混模樣的人攔住,我還以為要被搶劫了,沒想到帶頭的人喊:『老師!我是XXX啦!』害我嚇掉半條命。」老師辦公室裡也流傳著一些本地地痞流氓家族之間的傳奇故事,某某三兄弟或某某姊妹,國中時期如何大鬧學校,高中時又如何如何之類的。

與這些年長的「兄弟」相比,我教的國一學生通通都是小朋友辦家家酒等級的事。不過他們最近也出了一點事,某兩班的男生之間彼此互看不順眼相約打架,雖然最後沒有真的打起來,但這件事情被師長知道之後,領頭的那群人都被記了小過,現正處於「反省」階段。

他們覺得自己有錯嗎?就我的觀察應該是沒有。他們之間有一種另類文化和價值觀,如果要類比的話可能類似於《學做工》裡面的「工人文化」,大小過、交過的女朋友、跟哪個角頭名人是朋友,都是他們正在累積的「勳章」。以國一的學生來說,這種世界觀還在慢慢凝聚、形成的過程,總體來說他們都還很乖,大部分的壞習慣也都還沒學到。許多人只是在上學與補習班的空檔中說說屁話,慢慢認識人,慢慢培養自己的兄弟圈。

我一直在想,對他們的世界來說,到底添加什麼樣的價值觀進去會是最好的?以傳統教育學的觀點來說,這種「次文化」是必須加以整治、摧毀的對象,拆掉他們彼此之間建立的社會連結,將它們擺放進「正常」社會中的位置。但同時很明顯的是,「正常」社會中設定的成就系統並沒有他們容身之處,他們只能以失敗者或類似於失敗者的方式生存。

我覺得他們身上有一些細節很可愛,比如總是會顧到群體之中的弱者,並且可以公正的評價「學校主流文化中的被霸凌者」(某某某很煩,難怪他會被討厭,但他其實人還不錯,只是比較白癡而已)。樂於分享且充滿創意,如果有更好的方式可以開發他們的專長就好了。

2017年1月2日 星期一

【影評】幾部一起評,《怪物》、《吸特樂回來了!》、《逐夢大道》

這篇打算先隨便記一下心得,雖然我覺得我之後應該也不會回來補。這幾部都是可以獨立寫一篇心得的作品。

【怪物】Victor Frankenstein

主演的兩位分別是詹一美跟哈利波特,反派(?)(人家是警察)是Sherlock影集的莫里亞提,片中又有不少熟面孔,看著就覺得挺歡樂。跟原著和許多改編作品不同,這部電影的重點不是放在Frankenstein跟科學怪人之間的互動,而是用Frankenstein助手的視角觀察這一切。

劇情從馬戲團中的駝背無名小丑開始,儘管被眾人虐待,但他喜愛看書、自行研究醫術。在一次鞦韆藝人的意外之中他救了漂亮的女賣藝人Lorelei的命,也遇上了奇怪的醫學院學生Frankenstein。Frankenstein帶他逃出馬戲團,用室友Igor的名字為他命名,並且治好了他的駝背。Igor對人體器官及神經的了解幫助了Frankenstein正在進行的實驗──他要治癒死亡。他們在學院的發表會上復活了一隻猩猩,但因其不受控制且會攻擊人類,他們又殺了他。同學中的貴族看上了他的研究成果,決定資助Frankenstein展開規模更大的試驗。但在這一連串的過程中,篤信基督教的警探Turpin認為他們的作為瀆神,開始追捕他們。Igor逐漸發現Frankenstein「創造」的並不是真正的生命,而是一種怪物,而給予資助的貴族也不會給Frankenstein應有的地位或報酬,而是在事成之後殺他滅口。Igor決定阻止Frankenstein,但反而被貴族暗算,幸好沒有死。Frankenstein在蘇格蘭的城堡中成功創造了科學怪人,他的初衷是想復活自己的哥哥,但是這個活起來的「怪人」並不是完整的生命,開始殺戮眾人。悲痛之下Frankenstein跟Igor合力殺了他。影片的結局是Frankenstein先行離去,留言告訴Igor:「你是我創造的最棒的生命。」

整體來說我覺得算是蠻好看的電影,也為科學怪人的故事找到了新的視角,但是故事的複雜性不夠,故事中段以後就變得有點無聊了。最精彩的一段應該是前面哈利波特Igor勇救女主角展現神奇醫術,以及Frankenstein為Igor除去背上囊腫,將他從駝子治癒為正常人的那幾段。

詹一美的演技很棒,這部電影中的他跟他本人弱氣的氣質相差很遠,把瘋狂科學家的性格表現得很好。我前面半小時都沒認出Igor就是哈利波特,只覺得他的臉好看得不太適合馬戲團的環境。反派警長的角色塑造沒有很成功,我覺得有點太平面,或者太不適合現代社會的氛圍了。

其他的一時之間沒什麼特別的想法。

----------------------------------------------------

【吸特樂回來了!】Er ist wieder da

這部是德國諷刺小說改編的電影,理論上應該是搞笑片,但是探討的議題很深,有原著小說,我應該會去找來看。之後看完再來專門寫一篇。

----------------------------------------------------

【逐夢大道】Selma

這部是歷史改編劇,忠實地反映了60年代馬丁路德金恩與民權運動中的重要片段,這部的內容很適合開發成課程(應該是要搭配高中英文I have a dream那一課),但因為我對這一段歷史不夠熟,加上還有黑人臉盲症(有好幾個配角分不出誰是誰),就降低了不少觀賞時的感覺。

我隱約的覺得這部片有一點造神,雖然他是用反造神的方式造神,但是參與過社運的人都知道,所謂的領袖通常都是運動中最惹人厭的一部分,看著他們被群眾崇拜簡直令人難以忍受。比較讓人訝異的是片中呈現的1960年代的氛圍,政治人物的高風險時期,太多人被暗殺了,優勢族群與弱勢族群之間血淋淋的壓迫,認同與仇恨之間真刀真槍的往來。那個也是《自由之夏》之中描述的時代,真是難以想像。

片尾曲真的很好聽,可以感覺到現在美國文化圈中身分是黑人的文化工作者的努力,在重塑群體的抗爭記憶的同時,也把許多文化元素融入了故事之中,蠻感人的。這首歌獲得了當年奧斯卡的最佳歌曲的樣子,我記得作者們在現實世界中做的事也蠻令人感動的。

細節都忘記了,之後有機會再重溫。

【影集】新世紀福爾摩斯Sherlock S401 The Six Thatchers(雷)



等了三年的福爾摩斯來啦!這次我總算是跟上風潮了,但是我對這一季的故事內容不抱什麼期待。

其實我在2010~2011年左右就已經看過新世紀福爾摩斯了,當時對BC沒有什麼特殊的感覺,直到2015年模仿遊戲(The Imitation Game)上映的時候才重看了所有的Sherlock劇集,並且成為BC的粉絲。看完了所有BC參演的電影跟大部分的戲劇之後,再跟上這一季的劇情的感覺很奇妙,畢竟現在我家可是有全套影集DVD+寫真書+一堆亂七八糟的周邊啊!(此前從來沒有這麼認真追劇/星過)

先前看到第三季時,就對偏離原著太遠的影集劇情感到有點厭煩了,尋找Sherlock人性化的一面很好,但是太過著重他跟周圍人的感情,而忽略福爾摩斯是推理劇的本質就不太好了。第三季第一集的劇情重點是福爾摩斯的回歸,第二集的重點是華生與瑪莉的婚禮,第三集則是瑪莉的秘密。福爾摩斯在最後為了守護瑪莉的秘密開槍殺了該季大魔頭馬格努森,他為此付出的代價是聽從哥哥Mycroft的命令去東歐當特務,沒想到剛上飛機沒多久,倫敦就發現已經死亡的Moriarty的影片攻佔了大小街頭:「Do you miss me?」

──第四季的劇情就從這裡開始接續。(中間還插了一部夢中回到過去的特別篇【地獄新娘The Abominable Bride】)

----------------------以下大雷(請反白)-----------------------------

John&Mary忙著照顧他們新生的女兒,Sherlock正在調查一宗離奇的命案。某政治人物的五十歲生日宴會上,兒子打電話來祝他生日快樂,並說自己在西藏登山,因為通訊不佳後來就斷線了。一星期後他們家門口發生一起車禍意外,醉漢(我忘了是不是醉漢)開車撞上停在家門前的兒子的車,引起汽車燃燒爆炸,後來卻發現政治人物的兒子屍體在車上,而且已經死了一星期了。Sherlock很快速地解決這樁案子,他更在意的是政治人物家裡擺的柴契爾夫人胸像被砸碎這個細節。他還沒有搞清楚Moriarty留下的謎,認為胸像的謎應該跟他有關,Lestrade警官帶來了更多胸像被砸碎的案件,隨著這些胸像Sherlock追到了一名男子。原本以為最後一座胸像砸碎而出應該是遺失多年的黑珍珠,但掉出來的卻是一個隨身硬碟──跟Mary結婚前交給John Watson的一模一樣的硬碟。

後半段的劇情就在解Mary婚前到底在做什麼的謎,她是一個小特務組織的成員,因為失事而失去了其他成員,Mary逃出後回到英國開始過起平凡的生活,但其實她的組織成員並沒有全滅,其中一人捱過了審訊和酷刑,並以為是Mary出賣了他們,決定追殺她。(但是劇中似乎沒有好好解釋為什麼他一定要找到他的隨身硬碟)Mary為了不讓過往的幽靈糾纏現在的自己,決定自己去解決這些問題,經過一陣捉迷藏之後,對方還是追上他們,但被當地警方擊斃。Sherlock認為背叛他們組織的另有其人,後來找到代號為「Ammo」的聯絡員,相約在倫敦水族館攤牌。聯絡員承認了自己的背叛,但在離去之前的一槍,Mary代替Sherlock吃了這發子彈。

Mary死了,John一個人帶著孩子。在這些事情都發生之前,被新生兒嚴重介入生活的John開始跟公車上認識的女人訊息傳情,彼此間曖昧的互動幾乎到了外遇的程度。雖然John一直對Mary喊著「到底還有多少秘密?」但他也找不到機會坦白自己內心的秘密。Mary就這樣死了,John把自己鎖在房子裡,對Sherlock大發脾氣:「你為什麼沒有保護她?」Sherlock的世界至此崩壞,他甚至困擾得跑去找心理醫生諮詢,但所有的謎都要等之後兩集才有機會解開了。

------------------心得及各種小細節---------------------

首先,我個人無法接受「柴契爾是現代拿破崙」的這個看法。雖然八零年代距離現在比較近,但是說到現代拿破崙,或者英國人的拿破崙,應該是邱吉爾吧!怎麼會是擅長打壓工會、變賣國產跟操縱戰爭的柴契爾呢。而且之前S202 The hounds of Baskerville的時候就出現過柴契爾了,Mark Gatiss(本集編劇)到底是多喜歡柴契爾啊?這個我不能接受!>___<

我覺得本集的劇情和步調比起第三季來略有進步,不要把Sherlock的形象設計得太蠢萌比較好,他還是那個聰明的高功能社會障礙者。觀眾都發現Sherlock換了一部手機,從黑莓機變成最潮的iPhone,而且花了更多時間在玩手機,這裡有藏什麼祕密嗎?

為什麼前面要安排一場在游泳池打鬥的戲?看起來像是在對第一季跟Moriarty的泳池戰鬥致敬,但是Moriarty到底跟這幾個案子有什麼關係呢?

對於John&Mary夫妻之間及女兒Rosamund之間的鋪陳看起來很不自然,以「忠實」為賣點的John Watson甚至在這一集有外遇!有些人認為是人設崩壞,但我懷疑是另外一個可能:妻子跟小三是同一個人。另外,John真的在感情上忠實嗎?第一季時他的形象還蠻花的啊,典型巨蟹男的代表(他是天秤座不要順便黑巨蟹男)在生活苦悶中認識新朋友應該還好,看之後怎麼詮釋吧。

我沒有看仔細他們到底怎麼處理上一季末尾Sherlock殺人事件,看起來是他根本沒殺,不過是現場特攻隊的失誤,但這樣一直吃劇情真的好嗎?會讓人對劇情的信任度降低吧。現在就已經夠低了

BC老惹,無法再回到S1時(八年前!)粉嫩的狀態了。S3時我覺得他自己本人的性格跟Sherlock的角色性格混雜得有點嚴重,這一季看起來有拉回來一點。理論上來說這一季的劇情應該要往後跳幾年比較好,但劇組沒有這樣處理。我不是很喜歡將劇情重點擺在S、J、M三人的關係上,Mary的過往如何一點都不是Holmes故事的重點,不過現在已經演下去了,來不及回頭了。

我覺得這一集最後的心理醫生片段,以及整集的劇情發展,有一點像是S201的對稱,S201一開頭是壞掉的John,Mary的出現及Sherlock的回歸拯救了心碎的John,但這一集John的背叛(?)及Mary的離開則毀了Sherlock。Mary留言希望Sherlock「Save John」,不過現在看起來最需要被「Save」的可能是Sherlock本人。

戲外,飾演John Watson的Martin Freeman跟飾演Mary的Amanda Abbington分手了,他們在一起十六年,養育了兩個孩子,在電影中還要重複一次他們的分離,這個劇情真不是普通的虐。在娛樂新聞中沒有看到他們兩個如何分手的消息,Amanda的twitter上好像也沒有對此多做詮釋。我覺得Amanda在維持這段關係上做了很多努力,這應該是很長期的問題吧。Mary在這一集變瘦變憔悴了,至少掉了七八公斤,John倒是沒怎麼變。

繼續期待下周的續集囉,希望魔法特二人組不要讓大家失望。

2017年1月1日 星期日

【電影】不存在的房間Room

前幾天看的電影,2016年上映的作品,主要內容是在描述一對被變態性侵犯囚禁的母子如何逃出困境、開展新生活的故事。


我很喜歡這部片,但可能沒有太多特別的心得要說。

影片一開始是母親喬伊哄小孩的片段,兩個人在房間裡遊戲、洗澡、運動、做生日蛋糕,觀眾很快地發現到,兩人被囚禁在小房間內。小男孩傑克五歲了,從出生開始就在房間裡生活的他並不知道外面的世界長什麼樣子,他以為電視裡的人跟空間都是假的,偶爾來造訪的神秘男子老尼克會帶給他們食物和一些生活必需品,他以為那是魔法。喬伊不讓老尼克接觸傑克,每當他造訪的時候她就會把傑克藏在衣櫥裡。本來以為這樣的生活會繼續維持下去,但是就在傑克五歲的這個冬天,老尼克失業了,斷水斷電幾天後,喬伊意識到必須想辦法讓他們兩個逃出去。她讓傑克假裝生病、死亡,老尼克把傑克載出去埋葬的過程中傑克成功逃走,靠著母親手寫的紙條和掉落的牙齒,獲得警察救援。


兩人逃出去之後困難的生活才真正開始。時隔七年,喬伊的父母已經離異,喬伊被接到母親家中,看到少女時期曾經居住的房間、曾經相處過的朋友的照片,喬伊心中的不平頓時升起。儘管跟傑克在一起的時候她是個堅強的好母親,但是跟其他人在一起時,就是個二十多歲的女孩。傑克很快地以小孩子的天真與好奇逐漸克服新世界的困難,但是喬伊卻被困住了,當電視節目的白目主持人問她:「你有沒有想過,讓老尼克把傑克帶出去,可以讓他有更好的童年?」當天晚上喬伊就因為想不開而嘗試自殺,過去這七年她只有「傑克的母親」這個成就,其餘的都被剝奪了,但連這個都不被肯定時,他就不知道自己還剩什麼了。

傑克發現了自殺的母親,家人急忙將她送醫。在母親接受治療的這段日子,傑克交到了新朋友,和外祖母的伴侶的狗狗打成一片。他說他要減去他的「力量來源」──從出生就沒剪過的頭髮,這邊的典故是聖經中參孫的故事──寄給母親當作禮物,喬伊感動得落淚,過了一段時間,好不容易才康復回家。喬伊回來後,傑克提議再去看一次「房間」,兩人回到現場,大部分的東西都被警方搬去做證物了,傑克輕撫剩下的衣櫃、桌椅,跟它們說再見。

---------------------------------------------------------------------

這部片最大的看點是小男孩的演技,他把在囚禁環境中成長的小男生表演得很好。如果轉換視角來詮釋,這應該是個不幸的故事,但是用小孩子的視角來詮釋,並沒有所謂的幸與不幸。總之我還蠻喜歡的啦。

神秘博士Doctor Who第十任雜感(S2~S4)

2016~2017的這幾天,我都在看Doctor Who。(掩面)

歐美劇的大坑真是可怕,尤其是這個有「英國國民劇」之稱,被認證為世界最長科幻影集的Doctor Who。相關介紹可以參考維基百科,或者網友寫的介紹,以下就隨意的寫一寫。



總之大概花了一個星期把David Tennant(簡稱DT)的Doctor看完了,他是2005年後的新版中,最多網友喜歡/懷念的博士,不過因為我第一個接觸到的Doctor是Matt Smith,現在離DT主演的時間也已經過了將近十年(!)了,對這件事就比較無感。對我來說儘管編劇和演員詮釋的方式不同,但他們都是Doctor,他們的故事都很精采。(其實我個人比較喜歡MS詮釋的Doctor啦XD,總覺得DT的Doctor缺乏一直冒險的理由之類的東西)

DT的Doctor任內有三位女伴,Rose、Martha和Donna。Rose陪伴Doctor走過第二季,這兩個人之間完全就是愛情故事,Rose是個勇敢、魯莽卻對生命充滿關懷的女孩,發現自己的感情之後,一點都不保留自己對Doctor的愛,也勇於為愛犧牲。第二季的故事大致上是在許多冒險故事中慢慢累積兩個人之間的感情,跟Rose在一起的Doctor真的很有愛也很吸引人,算是我最喜歡的一個時期吧,雖然他從未把自己的感情說出口就是了。(不過他是橫刀奪愛欸,我還沒看第一季,不知道前面Micky和Rose的感情怎麼鋪陳的,不好評論這一段情感轉移的過程)這一季我比較喜歡的故事是202牙與爪、201新地球與觀眾中比較有爭議的210愛與獸,感覺編劇RTD在古裝和未來的劇情上表現比較好,處理外星冒險或外星人入侵地球的劇情時總覺得不那麼有趣。第二季的末尾,兩個平行世界的縫隙被關閉,Rose被關在沒有博士的平行世界裡,儘管與自己早已死去的父親重逢,但是願意拋下一切與Doctor在一起的Rose並不開心。Doctor特地找到宇宙的縫隙,燃燒了整個超新星的能量,只為了跟Rose說再見,但我覺得他們兩個都還沒辦法接受分離的事實。

最有愛的拍檔

2006年的聖誕特輯,描述失去Rose的Doctor意外的在TARDIS內「撿到」一個新娘Donna,為了解開這個謎就展開了新的冒險,後來才知道Donna在外星特工組織Torchwood設立的子公司工作,被未婚夫在咖啡中下藥(?),長期吸收特殊粒子,導致她被「吸」到TARDIS裡。故事的最後Doctor問Donna願不願意跟自己一起冒險?Doctor渴望同伴相陪,但個性平凡的Donna大嬸卻直接了當地拒絕了他。

老娘怎麼會在這?快讓我回去!(設計對白)

接續而來的第三季,在被Donna拒絕之後,急病亂投醫(?)的Doctor遇上了在醫院實習的Martha,解決了因為有外星人潛伏而被傳送到月球的醫院危機之後,Doctor詢問Martha是否願意跟自己一起冒險?沒想到Martha被他俊俏的外表及「交換基因」的一吻給吸引,不只是想跟Doctor一起冒險,她還馬上就愛上他了。第三季的前幾集Martha的形象和Doctor之間的互動氣氛都很低迷,作為同伴新手的Martha表現很弱勢,常常不知道該怎麼辦,與勇敢果決的Rose相比顯得很弱,DT的Doctor也毫不掩飾的表現出他的不滿與距離感。Martha的「同伴」地位是在她勇敢追愛的過程中一點一滴建立起來的,儘管她越來越知道該怎麼做,但我總覺得她對於宇宙冒險的興趣比不上對Doctor的興趣,到後來她發現自己根本沒辦法爭取到Rose在Doctor心中的地位時,就斷捨離的自己求去了。相對而言,Doctor在對待Martha的表現上顯得很殘酷,他需要一個夥伴,也隨著時間逐漸給予Martha相應的「同伴象徵物」,但是他的心卻不會交給Martha。最明顯表現出這一點的應該是308人性和309血之家族兩集,Doctor化身成為人類也愛上人類,但對象不是化作女僕的Martha,而是學校裡孀居的護士長。我忘記後面是哪一集哪個配角說DT的博士愛的是金髮女孩了,但他還真的是只愛金髮女孩啊。(連現實生活中都娶了金髮美女)

我看的時候很快就帶過去,現在回頭一看,發現第三季的劇本真的水準蠻好的,演員表現也不錯。這一季我喜歡的是302勇救莎翁、303封閉高速和310眨眼,308和309兩集也不錯。裡面有幾個我特別喜歡的細節,303封閉高速裡面有一對貓男和人類女性結婚的駕駛,他們的小孩是剛出生兩個月的小貓!真的小貓!超級可愛的!應該要回去截DT抱貓咪的圖下來的。310眨眼出現的怪物「哭泣天使」是史蒂芬‧魔法特大魔頭設計的怪物,這是Doctor相對少出現的一集,時間線的編排很精巧,我很喜歡DVD錄影對話那一段,讓人回想起相聲「卡拉哈哈」。(暴露年紀的梗)本季最後三集都跟碩士Master的回歸有關,跟前後幾季的大魔王比起來,這季和Master的交手可能是我認為設計得最精彩的一場對決吧!相愛相殺的劇碼很精彩,大魔王設計得瘋狂又聰明,還有Doctor老化變成籠中小寵物的畫面,配角Jack(同時也是衍生劇Torchwood的男主角)等人的表現也不俗。儘管不愛Martha,但Doctor仍對她為自己的犧牲而默默難過,他不知道怎麼處理自己的情感需求,但Martha學會建立自己的自信心,勇敢的拒絕當工具人的命運。

請正眼看著我吧。(設計對白)
2007年的聖誕特輯,Doctor在Martha等人離去後獨自駕駛TARDIS離開,沒想到卻撞上了宇宙飛船「鐵達尼號」。Doctor帶著一小群人逃離即將墜落的飛船,在這期間他交到了一些朋友、又邂逅了一名金髮美女,但她後來為了救Doctor而犧牲了。Doctor這時可能逐漸意識到自己可能給親近的人帶來厄運的死神體質,也開始懷疑自己究竟是拯救大家免於災禍,還是帶大家遇上災禍?但總之最後鐵達尼號擦過白金漢宮上空,英國女王跟她的愛犬沒事,又是一個有驚無險的聖誕節,可喜可賀。

緊接而來,2008年開播的第四季,第一個故事就是曾經拒絕Doctor邀請的Donna,因為不甘於平凡(而貧窮的)生活,開始主動追尋Doctor的蹤跡。Donna一直是很有魄力的大嬸類型,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就會盧到得到為止,她喜歡跟Doctor一起旅行,但絕對不會愛上他,她的旅行更像是對真實自我的追尋,不斷拓展眼界、往外發展自己的極限。她的本質從來沒改變,需要改變的是世界(或母親)對她的看法。Doctor則感覺還在治癒Rose後的空虛,他倚仗Donna,但自我的那一面卻藏得更深了。個性越來越傲嬌的Doctor,沒辦法像以前一樣直接把人拐上「船」,也不太敢再隨意談戀愛了。這一季的劇本有一些沒有表現得很好,不過也可能是因為我看到後來太累了,沒有辦法仔細思考、品味裡面的劇情。我個人最喜歡的一集是402沃德星球,描述被人類奴役的Ood如何在博士跟Donna的幫助下重奪自由的故事。Ood這種生物雖然長得頗醜,但我超喜歡他們的設定的,手上拿著那顆球感覺很萌。除此之外,407獨角獸與黃蜂中對阿嘉莎‧克莉絲蒂的歷史之謎的解釋我也很喜歡,這一集很像在看Sherlock,我很喜歡那個劇情節奏。

409、410還有River Song的大圖書館的故事,因為我已經看過後面11th Doctor和River之間的感情故事了,對River的好感值早已突破天際,看到這一段的時候就覺得很感慨。「他看著我卻不認識我,那個眼神會殺了我。」這一集是在為之後埋伏筆,如果以Donna的主線觀點來看就覺得不是很有意思。Donna在圖書館的幻境中擁有了自己的老公跟小孩,但是我有點搞不清楚後來跟她結婚那個男的是不是跟這個同一個人,可能需要再重看一次。

季末的幾集都是在收Donna線和Rose線,我覺得Rose線收得不是很好,可能需要一到兩集她在「那個世界」的冒險的描述,只靠想像力的話會感覺Doctor已經逐漸放下Rose,並學著如何自己一個人過了,但Rose還在徒勞的追求與Doctor的重逢。季末Rose獲得一個人類Doctor的結局感覺就有點「阿雜」,大家都不甚滿意。正牌Doctor苦澀的跟Rose再見,Rose未釋懷的帶著人類Doctor走了,人類Doctor部分惡的本質還未展現,只能說是個差強人意的結局。Donna線的部分就收得比較完整,Donna跟Doctor的重生過程產生交互作用,導致她變成Doctor-Donna,一個擁有時間領主腦袋的人類,證明了她自己的獨特性,她絕對不是平凡的打字秘書。Doctor為了保護她不被大量的思想燒壞,只好讓她忘了與自己相遇及相處的一切。失去這個最有默契的好朋友,對Doctor的打擊應該很大,季末幾集都是冗長的「喧囂中的孤獨」及「漫長的告別」,雖然Sarah Jean對他說「地球上有你的一群好友,你並不寂寞」(非精確台詞),但是朋友有他們自己的人生,Doctor還是要獨自面對自己。我其實不太理解DT在2009聖誕特輯中對自己的離去為什麼要表現得這麼悲憤,可能是他的兩面性吧,我覺得他到最後表現得這麼孤獨,早就該死了早已失去了活下去的動力。

Ood的心靈感應球,原來應該是小腦?!
無論如何,這就是DT的Doctor,他陪著觀眾走了五年多,看著他走過這幾年的觀眾都愛他。我不幸的沒有躬逢其盛,雖然覺得他表現的Doctor也很不錯,但可能就是太有人味、太熱情了吧,總覺得他演得太「年輕」了。

Doctor的口頭禪、服裝等是另外一些有趣的小地方,10th的口頭禪是:「Allons-y!」(法文的前進吧!)展現了他多情而熱情的個性,穿西裝顯得太瘦撐不起衣服,但穿上大衣又變得很好看。DT的10th討厭領結,覺得會帶來厄運(在鐵達尼號上特地把領結解開),戴上眼鏡顯得很帥氣而聰明,喜歡跟人抱抱。這些小地方都跟Matt Smith的11th或Peter Capalti的12th不太一樣,只能說10th Doctor是新版神秘博士的青少年時期吧!